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6:04:10  浏览:82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国家环保局 能源部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1991年1月23日,国家环保局、能源部

第一条 为加强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的管理,防止多氯联苯污染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是指以多氯联苯为介质的电力电容器、变压器及其他有关装置和由此产生的含多氯联苯的废物。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使用和由此产生的含多氯联苯废物其废弃后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理、处置以及污染管理和进出口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所辖地区的多氯联苯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单位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内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多氯联苯废物的营运单位和个人对多氯联苯污染环境的全过程负责,承担相应责任。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个人,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责令其限期治理。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向地方人民政府建议对其进行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六条 拥有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营运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如实填写《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附件一),申报单位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个人直接向当地环境部门申报登记。
受理申报登记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在批准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转移、处理、处置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和多氯联苯废液,应提前十五天申报并征得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同意。
第七条 正在使用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的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多氯联苯泄露污染环境。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第八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收购、拆解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转移、运输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及含多氯联苯废物,必须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跨行政区转移和运输的,须经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转移和运输过程中,必须有防止泄漏的有效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符合国家危险物品运输规定。
第十条 处理、处置含多氯联苯废物的活动,必须经市级主管部门和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并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一条 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多氯联苯废液和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物质,应进行集中封存管理。集中封存或在暂时贮存场所暂存的活动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在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第十二条 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的选址和设计必须符合《含多氯联苯(PCBs)废物的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规范》(附件二)。建设集中封存库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三条 集中封存和暂存场所必须建立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卫措施,设置明显的毒害标志,定期对存放场所及可能影响的范围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对集中封存场所周围的环境进行不定期监测。
第十五条 对受多氯联苯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参照《含多氯联苯(P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进行使用和管理(附件三)。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下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收缴流失在社会的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和含多氯联苯的废物。
第十七条 严禁我国管辖区外的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废液及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物质入境。
严格控制进口含多氯联苯介质的电力设备,特殊情况确须进口的,须经能源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
第十八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
登记号:------------
登记单位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 (盖章)----------------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登 记 日 期----------------
国家环境保护局
填 表 须 知
1.填报人员必须按照《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登记表》表(注)的规定和要求填写。
2.填报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文字说明一律用汉字。
3.必须用钢笔,兰、黑墨水均可,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要求书写工整、清晰,不得了草、涂改。
4.本表一式三份。报单位主管部门一份,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一份。如需增加份数,由各地环境保护部门确定。
基 本 情 况
--------------------
部门细分类------------ 类型---------- 主管部门名称--------
电力装置分布总图
------------------------------------------------------------------------------------
| |
| |
------------------------------------------------------------------------------------

注:1.部门细分类:按国家统计局1984年编印的“工业部门分类年报综合目录”填写。
2.类型:按大、中、小企业填写。
3.电力装置分布总图:须标明电容器、变压器的位置;重点标明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变压
器的位置、编号。
------------------------------------------------------------------------------------------------------
| | |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规格|P CBs含量 |台数|须说明的问题|
| |--------------------------------|------------|----|----|--------------|----|------------|
| |正在运行的含P CBs电容器 | | | | | | |
|拥|--------------------------------|------------|----|----|--------------|----|------------|
| |报废的含P CBs电容器 | | | | | | |
| |--------------------------------|------------|----|----|--------------|----|------------|
|有|正在运行的含P CBs变压器 | | | | | | |
| |--------------------------------|------------|----|----|--------------|----|------------|
| |报废的含P CBs变压器 | | | | | | |
|情|--------------------------------|------------|----|----|--------------|----|------------|
| |无标牌或标牌不清的电容器 | | | | | | |
| |--------------------------------|------------|----|----|--------------|----|------------|
|况|历史上拥有的含P CBs电力装置 | | | | | | |
| |总台数 | | | | | | |
|--------------------------------------------------------------------------------------------------|
|--------------------------------------------------------------------------------------------------|
| | 总 台 数 | 已破损台数 |存于厂内台数 | 处理处置台数 | 销售台数 | 去向不明台数|
|报|--------------|--------------|--------------|----------------|------------|--------------|
|废| | | | | | |
|品| | | | | | |
|去| | | | | | |
|向| | | | | | |
|--------------------------------------------------------------------------------------------------|
|--------------------------------------------------------------------------------------------------|
| | 处理处置方式 | 总 台 数 | 处置地点 | 采取的具体方案 | 委托单位 |
|处|--------------------|------------------|----------------|--------------------|------------|
|理| | | | | |
|处| | | | | |
|置| | | | | |
|情| | | | | |
|况| | | | | |
------------------------------------------------------------------------------------------------------
注:须说明的问题栏内填写是否存有P CBs原液、总量、现放于何处。
--------------------------------------------------------------------------------
| | 替换、处理、处置计划 | |
|其 |------------------------|--------------------------------------------|
| | 应 急 方 案 | |
|它 |------------------------|--------------------------------------------|
| | 目前已造成的损失 | |
|----------------------------------------------------------------------------|
|----------------------------------------------------------------------------|
| | | |
| | 主管部门意见: | 环境保护部门意见: |
| | | |
|核 | | |
| | | |
|准 | | |
| | | |
|登 | | |
| | | |
|记 | | |
| | | |
|意 | | |
| | | |
|见 | | |
| | | |
| | | |
| | 主管部门(盖章); | 环保部门(盖章); |
| | 负责人(盖章): | 负责人(盖章): |
| | 日期: | 日期: |
| | | |
--------------------------------------------------------------------------------

附件二:含多氯联苯(PCBs)废物的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对含多氯联苯废物(以下简称P CBs废物)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设计提出的最低技术要求。
含多氯联苯废物系指以多氯联苯为介质的废电力装置、多氯联苯原液和被多氯联苯污染达到或超过《含多氯联苯(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规定的其他物质。
本规范适用于P CBs废物暂存库和集中封库的工程设计。
2.设计原则
2.1 设计必须保证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的运行安全、可靠和实用,尽量减少多氯联苯进入环境。
2.2 P CBs废物在暂存库和集中封存库内的存放时间分别不超过3年和20年。
2.3 所有存放的P CBs废物必须可以回取。
3.选址
3.1 暂存库的选址
a)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库底必须高于地下最高水位。
b)库址应避免建在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c)库址应与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防护带和天然水体以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库保持适当距离。
3.2 集中封存库的选址
3.2.1 地质条件
a)库址应选在地质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库下应有粘土隔水层,以便在渗漏的情况下吸附和阻滞多氯联苯的迁移。
b)库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并考虑地下水的去向。库底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3.2.2 地理条件
a)库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防护带和天然水体。
b)库址应避免建在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c)库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避开高输压输电线路,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d)库址应位于居民中心常年最小频风的上风向。
3.3 当库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个别条件,而又需要在该地区建库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以弥补,并经环保部门批准。
4.废物包装
4.1 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除破损的外可以不要外包装。
4.2 多氯联苯原液、从废电力装置倒出的废油、清洗被多氯联苯污染的装置和零部件所产生的废溶剂和被多氯联苯污染的其他废物,均应盛放在专用废物桶中。
4.3 专用废物桶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便于装卸和搬运。其外型尺寸和装入废物后的重量应满足装卸的搬运要求。
专用废物桶的外表面必须涂覆防锈漆,并喷涂毒害标志。
5.设计要求
5.1 暂存库的设计要求
5.1.1 暂存库应按多重屏障原则设计,一般应包括废物容器、钢覆面(或钢托盘)、吸附材料和混凝土地面。钢覆面(或钢托盘)的有效容积应大于所盛装的全部液态废物体积;吸附材料用量应能吸收泄漏出的液态废物。
5.1.2 暂存库可分隔成若干个贮存间,以分别存放不同类型的废物。设计中应考虑防止废物容器翻倒或滚动的措施。
5.1.3 混凝土地面的承载能力应按废物和搬运工具的最大载荷设计。
5.1.4 土建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和危险品贮存设计规范的规定。
5.1.5 暂存库应设观察窗和照明。
5.2 集中封存库的设计要求
集中封存库的设计除应满足5.1各项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 库的贮存量应不少于规划区的废物量,并应考虑在废物运输、装卸和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废物量。
6.安全保卫、监测和应急措施
6.1 P CBs废物库应设防盗门,并应安装报警装置。应为警卫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库前应设置明显的毒害品标志。
6.2 设计应考虑对库区周围和附近居民区的空气、水、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进行监测的可能性和必要措施。
6.3 设计应考虑针对可能导致多氯联苯严重污染的各种可信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为实施应急措施所需的人员组织、道路、车辆、通讯联络和医疗保障等条件。

附件三:含多氯联苯(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暂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防止P 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环境,限制
已受P CBs污染的水体和土壤进行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处
置,暂定以下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
根据此污染控制值,受P CBs污染的土壤分为二级:
P CBs水质、土壤污染控制值
--------------------------------------------------------------------------
| P CBs土壤污染控制值
P CBs水质污染控制值 |
| 一级 二级
----------------------------------|--------------------------------------
0.003mg/l | 50mg/kg 500mg/kg
--------------------------------------------------------------------------

第一级:土壤中P CBs浓度介于50--500mg/kg范围内,禁止作工农业生产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处理处置。
第二级:土壤中P CBs浓度在500mg/kg以上,严禁各种使用,必须进行处理处置(封存、焚烧)。
水质污染控制值不作分类,此值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以上所列的所有值均以P CBs总量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题 目] 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系统研究

[摘 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它的资源背景、价值基础和构成要素,最后分别论述了当下六种重要的执法观念,从而完成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 执法观念 检察权 法律监督 系统研究

[目 录]

第一部分 序 言
第二部分 总 论
一、资源背景
二、价值基础
1、法的价值模式
2、检察权的位阶
3、检察体制的组织形态
三、构成要素
1、主体要素
2、内容要素
3、客体要素
第三部分 分 论
一、检察业务与政治理论
二、效率观念与客观观念
三、服务观念与监督观念
四、服从命令与独立执法
五、打击观念与预防观念
六、刑事观念与民事观念
作者信息:贺轶民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邮编:100026
电子信箱:heyimin3@sina.com 电话:13601240874或010-65014161

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系统研究

第一部分 序 言

观念,即思想意识,是人的意识范畴的问题,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向的就是人的观念。依此推论,检察执法观念就是检察工作在检察人员头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这种概括形象的形成,对个体的人来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种植,自然有其迁延的个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整体观念则更是要因袭一个缓慢的历史进路,之间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在偶然的表象里面一定蕴含着进化的必然。而在这个进化的道路上,自然科学的惯性定律一样作用于社会科学,一个社会事件的运动也会相当程度地遵循惯性定律,于事件结束后的一定时空内继续行进,不会嘎然而止。
长期以来,我们对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支离破碎的比较分析上,往往关注一些比较分散的政治或者法律概念,诸如公正、程序等,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这种状况常常会误导我们对执法观念作局部地、人为地机械剥离,尤其是强制嫁接国外的一些主流思想或者固守传统的观念,结果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导致检察肌体的强烈排斥。因此,有必要从揭示事物规律性的角度入手,对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这一宏大的问题作一个精细的解剖,进而把握“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个新时代检察主题的精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系统研究当中真正认识清楚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问题,并将这一认识结果正确运用到我们的检察实践当中去。

第二部分 总 论

一、资源背景
中国古代的法家有着强烈的“峻法、酷刑”情结,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早期法家的诞生时期)混乱的历史局面所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几千年来对法的偏见。基于这一影子似的误解 ,伴随重农抑商和封建政治统治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民族习惯上便更为偏好儒家思想,并不断积淀传承,逐步形成具有显著东方人文特色的中华法系:民事和刑事合一、行政和司法不分。新中国诞生后,检察理论的资源背景才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政治构架为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本土的资源和外来的资源更是交替作用,形成了历史转型时期斑斓的资源背景。
(一)前苏联的检察理论模式
列宁曾在《论“双重” 领导和法制》一文中提出“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专职专责,不执行任何行政职能,受中央垂直领导,行使中央检察权”。在前苏联,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体制是与列宁的统一法制思想紧密相连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领导苏维埃中央执委会工作的中央委员会就检察机关的体制问题曾发生意见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大多数委员反对地方检察官只能由中央委任并只服从中央节制的办法,主张“双重”从属制,及一切地方工作人员一面服从其所属中央人民委员部,一面又服从地方的省执委会。该委员会以多数票否决了地方检察官有权从法制观点上抗议省执委会及一般地方当局的任何决定,理由是:“双重”从属制是进行反对官僚主义集中制和维护地方当局的必要独立性并反对中央机关对省执委会人员之傲慢态度的需要。因此,列宁在《论“两重”从属制与法律制度——致斯大林同志转中央政治局》 一文中指出:“我实在难以想象,究竟能用什么理由来辩护中央执委会该委员会中多数人这一显然错误的决定。”列宁从统一法制和检察机关的职能的角度提出否决“双重”从属制,并就检察机关的职能指出:“检察机关与一切政权机关不同,检察长的唯一职权是监视全共和国内对法律有真正一致的了解,既不顾任何地方上的差别,也不受任何地方上的影响,检察长的责任是要使任何地方当局的任何决定都不与法律相抵触。”
新中国成立后,在参考前苏联检察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就检察机关的设置是“双重”还是“垂直”模式以及检察权的归属问题也出现了很多意见分歧,这是影响现代检察执法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检察理论的发展
检察机关从国王的代理人发展到公诉取代自诉,最后形成现代的检察体制,历经了一个缓慢的历史进路。随着审判中心主义的兴起,自由市场经济向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开始对自己的检察机关体制进行改革。基本思路有:1、对上命下从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实务中已无纯粹行政式上命下从存在的余地,其独立性大大加强。如法国、德国等。2、检察机关在行使职务时更多地体现了公益代表人的性质,表现为检察机关在进行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活动时,法律要求其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利和不利的情形一律加以注重,以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执行机关之一,代表国家越来越多地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公民重大权益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及其他社会事务进行干涉。如英、美、日、法、德等国家。3、除审判监督权外,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权得到确认,即承认检察机关具有一定的法律监督职权。检察机关对任何机关、组织、个人遵守法律情况进行监督的一般法律监督权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如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
(三)中国法治理论思想家的匮乏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理论向来没有生存的适宜土壤,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也就自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在现代中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更多地是依靠借鉴和移植国外的法治思想,这些国外的主流思想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调适,往往成了法学家们最大的现实困扰。而一个民族要真正踏上属于自己的法治道路,必然需要民族的法治理论思想家,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就面临着本土的法治理论思想家相对匮乏的尴尬境地。一个本民族的法治理论思想家,首先必须全面深刻理解民族的历史传统、人文特点和现实状况,不能一味地扬弃因袭已久的、无所谓先进和落后的民族习惯,生硬地进行“洗脑式”的法治嫁接。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改变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锐利武器,就在于这个思想是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别的国家所不可能产生的思想。同样的道理,当代中国所需要的法治思想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法治思想,而现实中恰恰这一点非常薄弱,自然会阻碍到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在这个大背景下,检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就必然要受到相应的影响与制约,难以形成属于本民族的系统的检察执法理念,而更多地是套用政治领域的一些经典核心概念。
(四)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检察人员现代执法观念的培育

交通部关于印发《港口建设费使用规定》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印发《港口建设费使用规定》的通知

1986年7月2日,交通部

关于征收《港口建设费的办法》,国务院已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批准发布。为了管好、用好这项资金,经征得国家计委、财政部同意,现将《港口建设费使用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港口建设费使用规定
一、港口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当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根据国务院决定设置港口建设费,做为加快港口建设的一项专用资金来源。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由交通部统一征收,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安排使用。其年度收支计划和年度收支决算及有关资料应报送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为了管好用好这项专用资金,特制定本办法。
二、港口建设费的使用范围主要是:
1.沿海港口(包括停靠海轮的泊位)的码头、防波堤、港池、航道和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
2.水上过驳措施项目。
三、港口建设费的使用,由交通部根据资金存入情况和长期计划,分年提出安排方案,经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分别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计划,下达有关建设单位执行。
四、由港口建设费安排的建设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2.列入计划期内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必须完备;
3.所需的物资,原则上由各使用单位自筹解决;
4.用于第二条使用范围的免征建筑税;
5.当年未用完的资金,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安排的工作量要纳入下一年度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计划;
6.资金由各级建设银行按计划监督拨款;
7.建设单位应按有关统计和会计报表规定,按期向交通部报送统计和会计报表。由几种资金渠道共同投资的建设项目,应按不同的资金渠道,分别统计上报。
五、本办法自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实行,请各建设单位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意见。随时向上反映。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